以地球村的角度來看﹐香港喜帖設計是否真的比較遜色?

經營喜帖設計公司後,發現很多人都覺得香港設計比其他地方顯得略為遜色。保守、不思進取。類似的說話經常都會在討論間提及。然而那是否真的如坊間甚至是行家所說,香港設計真的如此差勁?

要說喜帖設計或是香港設計的好壞。首先要定義一張設計如何是好是壞?設計品不同藝術品,最大的分別是設計品製作的目標是針對特定的受眾,有功能存在。而藝術品主要是藝術家表達個人情感的作品。

換言之設計品的美學及功能是針對特定的受眾。而設計與藝術最大的分別是設計必須是具有功能而藝術則不用。

以一個設計例子來說明,假如設計公司承接了一個急凍食品的包裝設計案件。那麼設計公司要考慮的就是那個急凍食品的消費群是什麼人,該食品會在那個地方出現?超市?餐廳批發?還是網上銷售?這些都是一些設計需要考慮的因素。而不同人對美學的態度也有所不同。換句話說,設計的好壞與其說單純是設計師的能力問題,也關乎設計的框架有多大。在我眼中香港是有很多相當不錯的設計師,但能夠發揮他們的案件實在有限。偶爾會有一兩件具有創意的設計也因受眾有限而被人埋沒。預期說香港設計比較遜色,倒不如說現在香港設計業能發揮最大創意的案件確實不多?

每一次設計的創新也背負一個重大的成本,而這個成本很多時都是由委托人所承擔。情況就好像一個委托人買下了龍珠的IP,委托了一名設計師去製作龍珠的玩具,然而設計師有很多關於龍珠的天馬行空的想法。但委托人要求設計師只要跟隨龍珠原著的經典場面製作玩具就好,原因是委托人認為那就足以令產品大賣。那麼設計師的創意便不能發揮在這個案件上。而委托人假如接受了設計師那些天馬行空的想法後令產品滯銷,那賠錢的風險也是在委托人身上。因此為了合理的計算下,再多的創新也遭到擱置。

這個情況也不止出現於香港設計市場,世界各地很多行業都有類似情況,好像遊戲業的龍頭日本。近幾年對於創作新概念的遊戲也並不像8-90年代般那麼熱衷。很多時都只是重製大熱IP產品,其原因也是合理的商業考慮。真要數到仍敢於創新的遊戲設計師,也就只有大師級的小島秀夫。但小島秀夫亦坦言,現今創作成本過高,即使是他,假如設計一款創新的遊戲失敗。那將會令公司面對倒閉的危機。

但在創新成本極高的香港,要設計一樣完全創新的事物成本是相當高。而成本主要是租金及薪金問題,創新面對的風險是All or Nothing。因此只有絕少數人願意冒這個風險。在這個生態下便出現香港設計比較遜色的感覺了。

Previous
Previous

喜帖設計/設計業是以人為本的行業

Next
Next

喜帖是否很難設計?